中国基层党建网广东频道

在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有一位身残志不残,甘为老区献余热,一心为老区群众服务的退休老干部,他就是2018年被韶关市授予“韶关好人”光荣称号,2020年荣获韶关市老促会宣传工作“特别贡献奖”的原曲江广播台副台长,中级记者李景康。

转眼间,他在曲江广播电视台退休已15年,现已是77岁白发苍苍的残疾(肢体残疾)老人了。退休后,他从未间断过写新闻报道和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他经常到老区采访,接触村民多了,与村民的感情也就越来越深厚了。他下乡扭伤了腰,村民还拿出自家最好的药酒给他治疗。从此,他与老区村民也结下了一份不解之缘。村民的关爱和真情深深地感动着他,激励着他。他总想在有生之年义务为老区办点实事、献点余热。

2016年4月份,曲江区老区罗坑镇新塘村民向他反映,战牛排至新屋村的乡村公路坑坑洼洼,特别下雨天,村民和学生根本无法行走。于是他带着该村修路书面“请示”,亲自去找区交通局领导反映情况,当时罗坑镇乡村公路建设的指标没有了,但有关部门领导被他积极为老区呼吁的热心和真诚所感动,于是决定“破例”从区域内调拨1.3公里公路指标给新塘村委兴建乡村公路。当他7月份再去看的时候,这条公路已建好,村民出行难问题已彻底解决,他非常开心。 

2017年1月,他到罗坑镇战牛排村采访,车经过该村晏公桥时,只见桥面很窄,几位女学生推着自行车小心翼翼地过桥。“怎么有车不骑反而推车?”他深感疑惑。付村长告诉他:“这座桥长年失修,桥面较窄。学生及村民骑自行车、摩托车过桥时,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桥底下,车毁人伤事件常有发生。村里想建桥的护拦,又没钱,所以一直拖至现在。”事后,他多次向区老促会领导反映,他们很重视,决定拨两万元给该村修建桥护栏。一个多月后,桥护栏修建好了,村民十分感激。


    在精准扶贫这三年里,他为解决罗坑镇新塘村、战牛排村、上杨村、樟市镇芦溪瑶族村委、乌石镇展如村委、沙溪镇凡洞村委等老区的乡村公路、陂头、饮水工程、桥梁、文化室等民生工程资金问题,亲自给区有关部门写书面“请示”和情况反映就达30多份。先后跑老促会、水务局、扶贫办、交通局、农业局等单位50多次,并对项目的资金进行跟踪和落实。协助镇、村解决专项建设资金达60多万元。为乡村公路立项,争取省级公路补贴资金180多万元。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老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随着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深入开展,老区经济发展迅速,农副产品越来越多。如何开展文化和技术扶贫,帮助农民打开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7年8月的一天,他在罗坑镇中心坝村委采访,村民林胜华向我反映:大林村今年板栗大丰收,由于山高路远,信息不灵,板栗找不到销路。他到村板栗园考察后,马上写了《曲江大林村板栗大丰收,产品滞销》文章发给各新闻单位。不久,在《广东源流》《广东老区网》刊登了。此后,深圳、广州不少客商纷纷来人来电订货,有的一次就订货数千斤。短短一个多月,该村3万公斤板栗就销售一空,而且每公斤板栗卖到24元,价格比上年翻了一番。村民林胜华激动地对我说:“现在我们不出家门口就能做生意,太感谢你了!”

    2017年1月,樟市镇老区芦溪瑶族村委青年共产党员赵伟春建新茶厂、酒厂,自行设计的工艺流程不规范、不合理,办不到小作坊登记证。他获悉后,邀请区工商、技术监督、食品卫生的主要领导和技术人员亲自到他厂抓“整改”,为他免费设计了新图纸。通过技术扶贫后,该厂顺利通过验收并领到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现赵伟春的厂越办越好,并成了村里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过去,芦溪瑶族村委瑶民制茶工艺简单,技术差,制不出好茶,且包装简单无商标,销路不好。为了帮助瑶民解决上述问题,他与朋友义务为瑶民申请商标,设计包装及文案,并通过电视、报纸对该村的茶叶生产进行宣传报道。还邀请区茶文化协会、外地制茶专家和客商到瑶民家“品茶”、“评茶”,大大提高了瑶民的制茶技术。目前,该村办起了6个茶场,推出了“瑶潭红”、“石羊岩”、“玖娘红”等品牌。由于注册了商标,包装精美,产品质量和品位提高了。现该村的茶叶畅销全国各地,价格也从过去每公斤120元提高到现在的200多元。通过文化和技术扶贫,2020年该村茶农户均年收入1.5万元,95%的瑶民种茶走上致富路。

    2021年6月份,曲江区小坑镇上岗村村民经过七年努力,终于培育出国优珍稀水果南华李,使失传几十年的南华李又"重出江湖"。当时村民很担心南华李销售不出去,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邀请曲江广播电视台记者和广东果果秀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年秀冒着高温酷暑到现场采访,“直播”。同时,他还先后在《韶关日报》《民生关注》《曲江发布》《马坝微生活》《百度网》等多家媒体发表南华李大丰收的文章。在社会反响强烈,仅6天时间,上岗村南华李被销售一空。为了解决上岗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他又亲自写报告向农业部门及县领导反映情况,引起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并拨了10万元解决上岗村发展南华李生产燃眉之急。上岗村南华李基地经常有针蜂刺南华李,造成南华李溃烂掉落。当年损失了三分之一,农民收入减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他又主动找有关部门反映这个问题,得到上级领导的 重视和支持,2022年农业部门决定免费拨出20盏灭虫灯给上岗村南华李基地作灭虫用。为了解决上岗村南华李基地的各种设施配套问题,他又积极向区水库移民中心领导反映情况,递送报告,在他的“牽针引线”下,区水库移民中心于2022年底,先后为基地兴建了两个蓄水池,一个仓库,一条公路两边建了栏护,为今年南华李丰收,销售,运输安全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地村民对他这种关心群众疾苦,乐于奉献的精神表示佩服和万分感激。村里多次提出要颁发奖匾给他,但均遭到他婉言谢绝,并表示: "我晚年能为老区村民办点实事感到很开心!"

近几年来,虽然他左脚有残疾,年逾七十,但他克服了各种困难,翻山涉水,几乎跑遍了曲江老区的每个乡村角落,在《人民日报网》《中国基层党建》《中国老区建设》《中国老区网》《广东源流》 《广东老区网》 《中国妇女报》 《韶关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了《老区贫困村的领头羊》《农业“六次产业化”助农民增收致富》《刘灶金:实干就有号召力》等反映老区变化的文章600多篇文章、照片500多张。为了提高通讯员的写作水平,他还到乡镇上新闻写作课,平时经常义务辅导通讯员写作,帮他们修改稿件,向新闻媒体推荐稿件,甚至在住院期间均未间断,同时,他还自筹资金印了500多本自己撰写的《悠悠粤北情》新闻写作书免费送给各级干部,记者,通讯员学习,深受干部,通讯员好评。他本人连续多年被《广东源流》杂志评为“优秀特约记者”和区老促会新闻报道特等奖,韶关市老促会“宣传工作特殊贡献奖”被区老促会任命为新闻报道组组长。

 

  老区村民经常打电话给他:“李台长,你年纪这么大了,脚又不方便,还经常为我们操心,太感谢你了!”、“芦溪瑶民欢迎你!”"希望你经常来罗坑走走"……村民的一席话,让他心里感到特别高兴、自豪和欣慰。虽然他为老区献“余热”没任何报酬,但老区人民的口碑就是对他最大的褒奖,最大的鼓励!他深信:只要人人都为老区的创建美丽乡村献出点爱,献点“余热”,老区的乡村振兴故事会越来越多,老区明天将会更加绚丽多彩!(李江 李向晖)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