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党建网广东频道

    本网讯 梅江区现有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774户1552人,10个省定贫困村。省定贫困村均位于西阳镇,分别为莆田、筀竹、双黄、塘青、北联、太平、新联、直坑、桃坪和嶂下村,共有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267户654人。为做好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全力夯实基层党组织,该区注重在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党建撬动和基础保障方面下足功夫,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注重队伍建设,充实脱贫攻坚新力量。该区始终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把选优配强扶贫队伍作为全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一是选优配强镇村领导班子。抓好乡镇换届和村级换届契机,着力选优配强镇级党政领导班子和贫困村“两委”班子,统筹优化班子的知识、专业、年龄、经历等结构,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镇级领导岗位,挑选年富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作为挂驻贫困村干部,参与扶贫一线工作,全面充实脱贫攻坚队伍力量。目前,全区镇级领导班子“老、中、青”配置合理,具有基层工作经验、适合基层工作的干部有较大比例;10个省定贫困村选配的“两委”班子成员以致富带头人为主,年龄、学历结构配置合理,其中“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8.9岁,35岁左右年轻干部12人,大专以上学历6人。二是强化第一书记选派管理。为做好扶贫工作队的选派工作,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局、区扶贫办等部门专门召开联席工作会议,按照“因村选人、按需派人”的原则,由9个区直单位选派9名优秀精干的副科以上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并兼任工作队副队长(另1名由市选派),其他成员由广州市、梅州市帮扶单位和西阳镇选派。建立第一书记驻村考勤等相关管理考核制度,出台驻村干部补贴统一标准,确保第一书记全面脱产驻村。三是抓好业务培训和集中轮训。充分利用区镇两级党校,定期举办座谈会和业务培训班,结合镇级致富技能培训轮训,全面提高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业务水平,确保将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重要工作和文件精神落实到基层一线。近3年来,每年至少举办2期全区村支部书记、主任培训班,并将省定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一并纳入培训。 二、注重组织建设,建强脱贫攻坚新堡垒。探索“党建+扶贫”的模式,把贫困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一是“整顿工作+扶贫工作”。2017年和2018年通过排查摸底,分别将西阳镇直坑村和筀竹村列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由西阳镇和区直挂钩结对单位共同选派整顿工作团队进驻协助开展整顿工作,力求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强班子队伍,以党建促脱贫、以党建促发展。二是“结对共建+扶贫工作”。全面铺开机关与村级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统筹全区69个区直及市属驻区单位与126个村(社区)进行结对,搭建机关与村级党组织交流互促平台,作为基层党组织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助推剂,共创党建工作新亮点。目前全区共筹集结对帮扶资金590多万元。突出“党味”“文味”“客味”,“微改造”提升村级党建阵地140多处,健全规范党内规章制度160多项,办理民生实事380多件,实现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为扶贫工作稳步推进“搭桥过河”。三是“红色村建设+扶贫工作”。2017年12月,省定贫困村北联村被确定为广东省“红色村”,随后又被列为全省首批实施的30个“红色村”建设示范点之一。目前工程建设已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已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建设和红色基因馆、渡口之战遗址修复等多个项目。同时,探索引入专业企业、社会资本建设、管护和运营“红色村”,逐步将北联打造成“3A”级红色旅游乡村,以此带动村民就业脱贫、创业致富,摘掉北联村贫困落后的“帽子”,真正让示范工程成果全面惠及每个家庭每个村民。四是“组织优化+扶贫工作”。制定《优化梅江区村(社区)党组织设置的实施方案》,通过党组织优化设置,结合产业兴旺目标和乡村振兴发展要求,组织带路指方向,积极探索在产业链和村(居)民聚集地设置党支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大限度发挥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作用。目前全区已有70个村(社区)党组织升格为党委或党总支,增选委员205名,其中,10个省定贫困村中,莆田村党组织升格为党委,双黄村、太平村、新联村党组织升格为党总支,基层组织活力全面焕发。 三、注重党建撬动,挖掘脱贫致富新资源。坚持以党建工作“撬动”扶贫工作的模式,以党员带贫困户,以党建高地拉动贫困洼地,深入挖掘脱贫致富的新资源。一是注重狠抓产业帮扶。有效对接社会公益资源,大力引进一批造血式扶贫项目,有效推动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如省定贫困村中,双黄村党支部筹集资金投入29万元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创造的经济收益80%归贫困户所有;筀竹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将全部贫困户纳入合作社,集约23亩土地,通过合作社种植经济作物,收成后产生收益分给社员;新联村与侨微生物公司、塘青村与尚上升实业、太平村与鸣绣谷家庭农场等合作,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或入股企业项目,为贫困户创造长效、稳定的收入来源,帮助脱贫增收。二是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作用。注重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党员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主动联系对接本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关注关心党员贫困户,大大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如直坑村党员干部带头倡议、带头捐款、带头让地,筹集25万元建设休闲公园和公厕;桃坪村发动有帮带能力的22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本村贫困户;塘青村党员种养大户赖冠豪等人成立青草铺现代专业合作社,带领27名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争取各级支持筹集资金。主动加强与上级沟通汇报,加强政策对接落实,并加强与挂钩帮扶的广州市直单位沟通联系,全力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截止目前,筹集到位扶贫开发资金1599.2万元,其中省级资金835万元,对口帮扶市资金558万元,市、区资金206.2万元。 四、注重基础保障,激活农村发展新动力。该区从资源、资金、人员上向贫困村给予倾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有关要求,不断加大对贫困村的支持和保障力度,想方设法激活贫困村发展的新动力。一是提高村干部工作报酬。目前,区级以上财政保障一般干部2500人/月,支部书记(主任)2700人/月,10个相对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年人均工作报酬为3.5万元(含镇村自筹),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以上。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力度。近年来,该区不断提高财政对村级组织办公经费补助水平,今年每个村的办公经费提至每年10万元,配套服务群众专项经费6万元,大大保障了村级党组织的正常运转。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造血式扶贫项目引进为契机,坚持“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标准,强化帮扶指导,以发展骨干产业项目、贫困户掌握实用技术为载体,通过建设村集体经济实体,实行股份经营,实现农民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助推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焕发新气象。如西阳镇计划打造旅游扶贫示范村、家庭农场、蔬菜示范基地和万苗茶叶种植基地等,将大大增加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双黄村通过入股西阳镇经济联合总社和优质农业企业、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等,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8万元。(梅州市梅江区委组织部)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