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如何引导大学生明德知耻

来源:广东党建 日期:2024-04-08 23:50

本网讯 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考察时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当代大学生明德知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不坚定。部分大学生道德目标自我化、标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部分大学生诚信度降低,而诚信从古到今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没有诚信,一个人的道德无从谈起。部分大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耻”,反而把一些“丑陋下流”的东西当成“时髦”而效仿推崇。这些问题在中国现代民办高校大学生中显得更加突出严重,必须下大力气予以纠正。

一、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筑牢大学生明德知耻的思想基础。“有理想”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民办高校要引导学生明德知耻,就要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有效引导大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既要具有家国情怀,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又要具有国际视野,坚持融通中外、兼济天下,在世界变革中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尤其需要我们的教师理直气壮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讲授马克思主义,引导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途径。要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民办高校思政教师队伍。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党的体系化、学理化的创新理论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更加生动灵活的教学形式激发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了解国情和认识社会,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创新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手段,为思政课增强感染力注入无限活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学的亲和力、针对性和感染力。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是统一的,但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也应该多样化。我们正处于科技和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的又是年轻的“00后”学生,必须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的要求,改变刻板单一的讲授式填充式教学方式,以学生所喜欢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要真心关心爱护学生,这是思政课感染力直接对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服务,把他们培养成为新时代中国优秀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民办高校的学生总体成绩要差一些,缴的学费比公办高校高很多,学生的心理状态总体上比公办高校消极一些。热爱和保护学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思政教师关心学生就是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学生。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时刻把学生的冷暖喜怒挂在心上。尊重是爱之核心,充分尊重学生既可密切联系师生感情,又是可焕发学生创造热情,激发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心理,始终保持朝气蓬勃。

二、加强大学生传统教育,使大学生明德知耻有深远文化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向来对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民办高校要引导学生明德知耻,就要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一方面,以党的创新理论统领校园文化建设。要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促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实践,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另一方面,要找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校园品牌特色文化活动创建中去,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大学生社团活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开展和评价当中。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所以我们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道德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学习品质、立身处世的个别本原则。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大学生只有养成诚信实用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生奋斗的理想信念。

三、加强大学生榜样引领,让大学生明德知耻学有标兵。民办高校要引导学生明德知耻,就要注重运用榜样加强大学生明德知耻教育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古有岳飞、文天祥,今有黄文秀、张桂梅等人,他们都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的优秀榜样。新时代我们同样要唱响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要特别注意榜样人物选取的时代性。每一时代都有其典型榜样人物,新时代榜样人物的选取自然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精神。要特别注意榜样人物选取的亲切性,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榜样使人们更容易感同身受。要注意挖掘大学生身边的优秀人物,让他们知道榜样就在身边,并非遥不可及。

要注重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使大学生“知耻”。不“知耻”就会停滞在“自是”之中而不知“改过”,更别论有所精进。要让大学生知道上课不认真听讲,成天在课堂玩手机游戏,考试就作弊就是“耻”;要让大学生知道不好好到课堂上课,一天到晚在宿舍打游戏,迷恋网络游戏,考试不及格就是“耻”;要让大学生知道宿舍卫生不打扫,就像一个垃圾场,连饭也懒得去食堂吃,干脆叫外卖,快餐盒就像小山一样堆了起来就是“耻”;要让大学生知道,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追求享受,攀比消费,浪费粮食和物品就是“耻”。引导大学生定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论,检查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保持“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警醒,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检视发现自身不足,做到知耻而后勇,才能不断滋养初心,增进勇毅前行的动力。

四、加强大学生实践锻炼,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明德知耻本领。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融入火热的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民办高校要引导学生明德知耻,就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明确大学生实践目的和意义,根据民办高校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年级段,可以是社会调查、课程实践、职业发展、个人成长等方面,目的明确后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实践项目,切实提高实践的效率。组织大学生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遗产等基地参观,开展中华文明研读、红色文化调研等研学活动,让大学生在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脉的过程中,增强内在的理想信念认同。

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保持开放积极的心态,因为社会是繁杂多变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是必须要面对的。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基层一线,切身感受新时代伟大祖国的发展变化、辉煌成就,让大学生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明德知耻”,在社会实践“大熔炉”中筑牢思想根基,进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黄和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