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党建网广东频道

——记东莞驻白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河边村第一书记陈浩

本网讯 近曰,记者冒着灰蒙蒙天气驱车来到曲江区老区白土镇河边村,眼前呈现的是一幅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景象:村委崭新的服务中心大楼引入眼帘,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一条条平坦宽敞的硬化村道,草菇基地、加工厂房等令人目不暇接,曾经崎岖不平的山路,如今已经变成了平坦宽敞的水泥路,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在青山绿水之间。该村的“蝶变”,令人刮目相看。群众高兴地说:河边村的变化离不开党和政府领导支持,东莞理工学院的帮扶和驻村第一书记陈浩的辛勤付出。

2021年7月,东莞理工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面推进莞韶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对口帮扶,委派陈浩博士作为东莞驻白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兼河边村第一书记。陈浩是中山大学逸仙班博士、东莞市引进“党政国企百名博士”人才之一。在当地政府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陈博士大力引进专业人才、资金,认真落实“百千万工程”,发展特色产业,强村富民。三年来,河边村日新月异,“蜕变”成为一个宜居宜商宜游宜学的美丽乡村。

勤走访 深调研 掌握村情民情

河边村位于白土镇西北部,总面积7.2平方公里,下辖3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42户3548人,常住人口2700人,脱贫户52户122人。村内农业以水稻、花生为主,村民主要收入是外出务工所得,是粤北农村的典型缩影。2021年8月,陈浩到任河边村第一书记,他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深入开展村情调研,通过走访老党员、村民群众,统计主要经济来源以及种养殖情况、发展愿望等整理建立民情民意档案,迅速掌握了开展扶村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河边村区位交通便利、物流通畅,但产业基础还很薄弱,村民经济以劳务输出为主。村里要实现发展,关键是有组织地发展农业,在现有基础上把区位优势发挥出来。”陈浩总结道。近3年来,他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发展民生为核心,五大振兴为方向,积极为镇、村谋发展,取得明显的帮扶成效,白土镇河边村也荣获2021-2023年度韶关市曲江区“文明村”称号。


办实事 解民忧 落实民生项目
便民出行,做好“路灯工程”。陈浩和村书记植榕华入户走访了解群众需求,把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难”的问题作为村委2023年的民生项目,筹集资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50盏(其中,东莞理工学院援建16盏,常平镇援建16盏,村委自筹建设18盏),使全村群众夜间出行难的问题得到解决,群众拍手叫好。该村植某说“自从安装了路灯,晚上群众,师生,工人行走更安全了,简直与城里一个样!”


完善基建,打造美丽乡村

脱贫攻坚的成效,不仅要群众收入增加,而且要让乡村风貌也焕然一新。陈浩积极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完善村庄道路硬化7公里,使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难时代;规范村内垃圾清运和定点投送,组织制定《河边村村规民约》上墙制度,有效整治了房前屋后人居环境卫生,大大改善了村民生活水平和村屯环境。他还争取到友好村6万元帮扶资金,为河边村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了配套的设备设施,中心已于2023年9月投入使用,为村民提供了好的办公环境和条件。解决了过去办公难,环境差的难题,一位刚来到中心办事的村民说:“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开始办公,我们来办事的方便多了,而且还能喝上杯热茶”。

重教崇文,落实人才振兴

他积极发展乡村教育,争取到东莞理工学院的大力支持,捐赠了一批空调、投影设备,大大改善了村傅林小学的教育条件。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村民创业致富,东莞理工学院为河边村设立了“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乡村振兴基金”。它是白土镇首个乡村振兴基金,对学生、创业人员、孤寡老人三类人群实行资助,每年资助金额2.54万元;目前已资助困难优秀学生18人次、创业致富青壮年10人次、孤寡老人16人次。陈博士同时还是一位“科普先生”。为推进落实“东莞-曲江科普先生科普公益项目”,他邀请教授专家学者,举办青少年科普讲座8场,服务师生超过1600人次。他还是一位有才气、接地气的村干部。每年春节,他都会在村委广场组织义务写春联活动,为村名现场挥毫书写春联,给大家带去热热闹闹的欢乐气氛。3年里,他总共为村民们写了超过500副。

保障安全,全力抗洪防汛

2022年“619”特大洪水来袭,河边村受灾严重,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东莞理工学院接到陈浩书记的增援请求后,紧急筹备近3万元食品、饮用水等物资夤夜驰援。考虑到用电安全问题,东莞理工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队赶赴白土镇开展入户义务检修,累计走访排查169户,维修家电合计41台,检修电路、排查安全隐患115处。灾后,考虑到河边村濒临北江、南水河,陈浩博士向东莞理工学院党委提出加强河边村防汛应急能力请求,得到了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并捐款2万元购买冲锋舟、救生衣等物资,援建了一支防汛应急机动队,确保群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前段抗洪救灾中,陈浩笫一书记和植榕华支书,村委副主任植剑波就多次带领党员,干部,应急机动队员抢救被困人员10人,疏散群众100多人次。受到上级和干群高度赞扬。

既“造血” 又“输血”  助力村强民富

为全力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迈上新台阶,助推“百千万工程”见行见效,他多次召开村“两委”工作会议,在产业振兴上使出了两招。一是盘活村集体资产。流转村撂荒土地1600余亩,增收12.5万。白土镇河边村三都高标农田粮食基地占地面积600余亩,以水稻为主要种植物,亩产达1000余斤,一年可种植两季,预计可年产稻谷600余吨,产值高达200万元每年,在提高了白土镇粮食产量的同时,每年可增加河边村集体收入3万多元、三都3个村小组收入18万元,提供农民就业岗位20余个。此外,村党委还招商引进秋裕草莓采摘基地30亩,推广草莓种植技术,村集体增收2.7万元,吸收本村劳动力2名,从而使村民走上一条致富新路。二是立足农业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花生种植是河边村及周边村落的传统作物。以往,村民自设小作坊,自产自销压榨花生油,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小链条。经过村党委研判,立足花生种植基础,发展花生制品加工业,是实现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的好路子。”陈浩介绍道。2022年,河边村花生加工厂项目正式启动,旨在建设具备SC资质的花生加工厂乡村振兴车间。项目获得东莞理工学院捐赠52万。目前厂房建设完毕,预计5月底试产。据悉,项目投产后,预期年利润可达10万元,解决附近村民就业10余人。

在陈浩博士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河边村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村民们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2023年村集体收入21.6万元,比去年增加5.2万元,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当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如今的河边村,已经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美丽新村庄。在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乡村振兴驻镇扶村路上,陈浩博士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位共产党员扎根革命老区,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群众服务的高尚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答卷。(李景康 王文花)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友情链接